非常恶心!知名连锁餐饮紧急道歉:即刻停业,永久关店!
1)2700家门店“塌房”实录:杨铭宇黄焖鸡为何沦为食安重灾区?
2)2700家门店背后的食安危机:杨铭宇黄焖鸡“剩菜回收”事件深度调查
【文/新闻观察员】
一、触目惊心的后厨乱象:从“剩菜回收”到“发黑牛肉”
3月12日,一则关于杨铭宇黄焖鸡米饭加盟店“剩菜回收再卖给顾客”的视频引爆热搜。暗访画面中,河南郑州、商丘的多家门店后厨充斥着发酸变质的食材,店员直言“香菇可以反复用”“吃出问题是饭店的事”,甚至将顾客吃剩的菜品回收加热后二次售卖。更令人震惊的是,隔夜发黑的牛肉被添加色素后冒充新鲜牛肉,直接端上餐桌。
这些乱象并非孤例。据调查,涉事门店普遍存在以下问题:
1. 食材管理失控:使用变质土豆、发酸鸡肉,甚至回收剩菜;
2. 加工流程违规:隔夜牛肉经色素处理后“翻新”,食材储存条件恶劣;
3. 员工资质缺失:大量无健康证人员直接上岗,招聘时无需审核。
二、品牌方的“闪电道歉”与整改措施
事件曝光后,杨铭宇黄焖鸡总部迅速发布致歉信,宣布三项整改措施:
1. 永久关停涉事门店:郑州二七万达店、康复前街店及商丘万鼎广场店即刻停业;
2. 全国门店彻查:专项检查组将突击检查2703家门店的食材、加工流程及卫生状况,违规者立即停业;
3. 强化员工培训:全员重新参加食安培训并考核,未通过者禁止上岗。
然而,公众质疑声未消。此前,该品牌已多次陷入食安风波:
- 2024年7月,四川消费者在外卖中吃出老鼠,涉事门店停业;
- 同年9月,郑州一门店致20名消费者食物中毒,疾控部门介入调查。
天眼查数据显示,其关联公司济南杨铭宇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旗下多家门店曾因“加工间不洁”“餐具抽检不合格”等问题被行政处罚。
三、加盟模式之殇:扩张速度与监管脱节
杨铭宇黄焖鸡的危机根源,与其加盟模式密切相关。官网显示,该品牌已覆盖500多个城市,门店数超2700家,但总部对加盟商的管控长期存在漏洞。
- 加盟门槛低:无需健康证即可上岗,总部抽查频率不足;
- 供应链监管薄弱:部分门店为节省成本,私自采购劣质食材;
- 考核流于形式:虽有定期检查,但执行力度不足,导致问题反复。
对比国际连锁品牌,如麦当劳、星巴克等,其加盟商需通过严格审核,并纳入统一供应链体系。而杨铭宇黄焖鸡的快速扩张(年均新增约500家门店)显然超越了自身管理能力,最终酿成系统性风险。
四、消费者信任崩塌:从“国民快餐”到“避雷清单”
事件引发消费者强烈反弹。社交媒体上,网友纷纷晒出“踩雷”经历:
- “外卖吃出蟑螂,再也不敢点黄焖鸡”;
- “亲眼看到店员回收剩菜,恶心到吐”;
- “本以为连锁品牌更安全,结果更坑人”。
第三方平台数据显示,3月12日事件发酵后,杨铭宇黄焖鸡的外卖订单量骤降42%,部分门店评分跌至3分以下。更深远的影响在于,其长期标榜的“单人单份现做”宣传口号被彻底戳穿,品牌形象遭受重创。
五、行业反思:中式快餐如何跨越食安“生死线”?
杨铭宇黄焖鸡的危机折射出中式快餐行业的普遍困境。根据中国餐饮协会数据,2024年快餐行业食安投诉量同比增长17%,其中加盟店占比高达68%。专家指出,破局需从三方面入手:
1. 强化总部管控:建立数字化监控系统,实时追踪食材流向与操作流程;
2. 优化加盟模式:提高准入门槛,采用“直营+加盟”混合制降低风险;
3. 引入第三方监督:定期公开审查报告,重建消费者信任。
对此,你怎么看呀?欢迎评论区发表你的观点!
---
**数据来源:** 新京报、极目新闻、天眼查、南方都市报、界面新闻、中国餐饮协会 **引用声明:** 本文事实性内容均基于已公开报道及官方数据,部分案例细节经交叉验证。

